close

不能先知先覺,至少後知後覺,最忌不知不覺,我們必須提醒自己,時時留意外在的變化,勇敢走出洞外,揚棄安逸的環境。

       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談論用人之道,特別推崇德川家康(1542~1616)。
  
  1572年,德川家康30歲,實力還不強,他和織田信長聯手,對抗當時如日中天的武田信玄,不料在三方原會戰,遭武田信玄擊敗。
  
  武田信玄壯志未酬,在勝仗後病死。德川陣營十分興奮,德川家康本人固然鬆了一口氣,但並不喜悅,反而視為他的損失。
  
  照道理,強敵環伺,少一個算一個,德川家康卻認為是損失,為什麼?
  
  德川家康說,武田信玄是威名遠播的勇將,「有此強敵,無論政治或軍事,我們都會為了競爭,不斷檢討改進,反而強盛起來;如今我們失去了這個強敵,似乎是件可喜的事,但是不是因此而貪圖安逸、放縱墮落呢?就這層顧慮來說,信玄的逝世,對我們造成的損失,可能大於收穫。」

敵人是鬥魂的良藥
  
  松下幸之助認為,德川家康的兵學素養很高,但是他以敵人的存在,激起奮鬥的意志和學習改革的態度,才是成功立業的主要原因。企業經營者應以德川家康為榜樣。
  
  松下的意思,我們不陌生,其實就是孟子講的「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」。
  
  古聖先賢再三告誡我們,要有「憂患意識」,要懂得居安思危。這些格言雖然語重心長,但大都著眼於國家民族的興衰存亡,比較缺少對個人的關照。
  
  從組織對應到個人,從戰場反映到職場,道理都是相通的,也就是:要有危機感,要緊張。
  
  所謂緊張,不是要杞人憂天、憂心忡忡,整天緊張兮兮,而是保持一種張力,保持競爭力,保持警覺性。積極來說,要隨時吸收新知、增強能力,與時代共進,和社會發展同步,甚至走在前面,觀念領先,眼光前瞻,不被時代淘汰。退一步說,要感應得到外在環境是如何變動,個人要如何及早因應,及時應變,不被競爭者或新人像後浪推前浪般,把自己推死在沙灘上。

溫水煮青蛙的警惕
  
  幾年前紅遍書市的《誰搬走了我的乳酪?》作者史賓塞‧強森不從歷史教訓出發,不從國家民族談起,他安排兩個對照組:機靈的兩隻小老鼠、遲鈍的兩個小矮人。同樣在迷宮找到乳酪,在享受美味乳酪之餘,兩隻小老鼠早已察覺乳酪漸漸減少的變化,兩個小矮人卻仍樂觀地以為,眼前的乳酪足夠他們吃一輩子。所以當舊的乳酪山消失時,兩隻小老鼠毫不猶豫,尋找下一座乳酪山,兩個小矮人卻只能憤怒、懊惱、不肯置信地問「誰搬走了我的乳酪?」
  
  《誰搬走了我的乳酪?》的管理寓言,講的是我們對「變動」的處理方式和應變能力。但能夠即時反應,首先還得仰賴平日就具備的危機意識,否則很難察覺危機的悄然成形,一旦生變,便很容易在錯愕中應變不了,就像管理寓言中那隻熱鍋上的青蛙。
  
  這則管理寓言說,如果把青蛙扔進一鍋沸騰熱水裡,牠會立刻跳出去。反之,如果把青蛙放進和室溫相當的溫水裡,再逐漸加熱到沸騰,青蛙習慣了水溫漸漸升高的狀況,等發覺有異時可能來不及跳離,會被活活燙死。
  除非經過徹悟覺醒,否則我們多數人都是後面那隻青蛙,很少有人願意離開舒適的環境,寧願維持穩定、不變、舊有的工作模式,拒絕改變現狀,無視於外在環境的變化,慢慢地對於工作,覺得自滿、容易,沒有願景了,沒有學習動機了。安逸指數偏高,等競爭力落後時,已如身陷水深火熱的青蛙,逃不掉了。

乳酪山不會永遠存在
  
  《不朽的領袖》一書中,作者約翰‧柯力蒙教授用柏拉圖《理想國》的「洞穴寓言」來說明安逸指數偏高的危險。
  
  「洞穴寓言」要讀者想像一群一直住在洞穴裡的人,習慣了安逸環境,沒有人願意出洞,有一位掙脫腳鐐,奔出洞外,看見洞外耀眼的陽光,認知到洞內營火造成的幻影,回洞後卻不適應陰暗的環境,視力不清,反而遭來訕笑。
  
  我們太習慣在安全、熟悉的洞穴裡生活,看不到逐步而來的危機。然而生命中的乳酪不會永遠存在,不只是個人的工作能力,也包括人際關係、身心健康、理財規劃等。
  
  不能先知先覺,至少後知後覺,最忌不知不覺,我們必須提醒自己,時時留意外在的變化,勇敢走出洞外,揚棄安逸的環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t 的頭像
    ant

    ant的部落格

    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